各有关高校: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由江苏省物理学会、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于2021年11月19日至20日在河海大学举行。全省共有48所高校参赛,参赛项目482项,其中论文类114项,实验类368项。经过竞赛组织委员会复审,共有285项进入决赛,其中论文类55项(本科生),命题实验类34项,自选实验类196项(本科生187项,研究生9项)。经过决赛竞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7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139项,优秀奖19项(见附件一),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共122项)的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见附件二),共有20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见附件三)。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作为江苏省大学生重要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旨在激发学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促进我省高校物理及实验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有关高校认真总结参加本次竞赛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全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我省高校物理及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广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及实践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建设,为不断提高我省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江苏省物理学会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组织委员会 2021年11月21日 附件一: 第十八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获奖名单 序号 参赛学校 作品名称 第一作者 合作者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1 东南大学 霓虹现象的解释与还原 张书玮 陈思毅、邓卓青 李家奇 一等奖 2 东南大学 流动沙漏视重问题的探究 邓建鹏 徐琬亭、白一媛 黎秋航、侯吉旋 一等奖 3 东南大学 改良驻波法测声速 柳文韬 吴治聪、丁子昂 黎秋航 一等奖 4 河海大学 快速高精度线结构光三维成像系统 顾睿文 龚涛、周之耀 徐孝彬、苏巍 一等奖 5 河海大学 水下高压脉冲放电自动清洗装置 王成 罗威、宋文龙 单鸣雷、殷澄 一等奖 6 河海大学 用于观测带电粒子轨迹的低温扩散云室研制 尹逊宇 王隋先 何湘、陈秉岩 一等奖 7 江南大学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荧光粉涂覆型白光LED的光谱预测研究 张源哲 马超群、吴慧 一等奖 8 江苏科技大学 高阶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幂律体系的孤子动力学 郭云松 陈云鹏、高策 王颖、王炜 一等奖 9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激光牛顿环的多种曲率半径测量方法 邓晓龙 冉翔羽、路森 厉淑贞、窦健泰 一等奖 10 陆军工程大学 消色差四分之一波片 延迟量的标定 李泽 杨国伟、蔡锃宇 杨军、陈磊 一等奖 11 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紧凑型三波段全偏振成像通用装置 念清溪 袁洪博、马腾飞 黄雁华、陈磊 一等奖 12 南京大学 用Tracker和Python软件实现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杨心懿 李仕奇 游彪、高惠滨 一等奖 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单根ZnO微米线/聚苯胺异质结构筑柔性紫外光探测器 张凌峰 姜明明、王长顺 一等奖 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n-ZnO;Ga微米线/p-Si异质结构建的自驱动硅基紫外探测器 代芮铭 姜明明、朱兴忠 一等奖 15 南京师范大学 均质系统中几何不对称引起的界面热阻 王婷婷 马登科、张力发 一等奖 16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ESP32开发板的创新物理实验探究 王心怡 陈秋实、张俊晖 庄伟、张开杨 一等奖 17 南京晓庄学院 智能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 赵汝杰 梅文翔 戚凤华 一等奖 18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谐波游标效应的级联灵敏度增强型温度传感器 刘双 周泽中、刘恺 张祖兴 一等奖 19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准周期结构的窄带偏振敏感的非互易角度吸收器 万宝飞 叶海宁、刘又铭 章海锋 一等奖 20 南京邮电大学 圆偏振高斯激光脉冲驱动的非线性Thomson散射特性 王逸秋 庄佳唯、余鹏航 田友伟 一等奖 21 苏州城市学院 基于霍尔效应的安培环路定理的实验验证 ——以亥姆霍兹线圈为例 刘彤 卢冠阳、胡逸佳 丁云、许峰川 一等奖 22 苏州城市学院 基于姿态角度传感器的转动定理的实验验证 葛晶轶轩 尹格菲、李顺 孙晓燕、雷鸣 一等奖 23 苏州城市学院 纹影技术在不可见流场中的应用 徐子恒 孙泽阳、秦朝奕 龚红梅、马骁 一等奖 24 苏州大学 虹与霓设计与再现 杜姜平 范伟杰、陆瑶 孙宝印 一等奖 25 苏州大学 基于相位成像的肿瘤细胞快速诊断相位显微镜 林琪栋 卢潇锬 赵承良、卢兴园 一等奖 26 苏州大学 自干涉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贡小婷 殷智琦、刁文奕 虞一青、杨俊义 一等奖 27 苏州大学 新型动态可调光束整形系统 霍锦月 夏玉宁、王海云 刘琳、陈亚红 一等奖 28 苏州大学 基于等体积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朱施帆 张潇、王忠彦 吴茂成、董裕力 一等奖 29 苏州大学 基于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傅里叶锁模光电振荡器 张仁恒 江芝东、李坤曦 周沛、李念强 一等奖 30 苏州科技大学 基于软边矩孔的涡旋光拓扑荷检测 曹颖 庄京秋、蒋卓凡 熊晗、吴幸智 一等奖 31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产生环形激光光斑的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 周壁玉 李丹丹、周心媛 陈宝华、樊丽娜 一等奖 32 无锡太湖学院 V型磁铁发动机 葛振羽 刘正昊、徐恬 顾吉、尹嵘 一等奖 3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三维磁场自动化测量装置及其磁悬浮应用 任宏洋 王斌奇、马志祥 杨宇晴、许雪芬 一等奖 3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余弦激光尺 段正昊 施玥、孙楚骏 雷盼灵、刘婷婷 一等奖 35 盐城师范学院 基于Android端控制的电磁力实验装置 杨宇辰 刘心怡、何佳敏 陈舒婷 一等奖 36 扬州大学 光栅等倾衍射虚拟仿真实验 魏晨曦 许肖静、季节 张增平、杜微 一等奖 37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智能传感系统的宽量程液体粘滞系数测量仪 张丁文 果超逸、吴明德 张雷、寻之朋 一等奖 38 常熟理工学院 金属镍纳米颗粒负载氮掺杂碳析氧反应结构转变研究 郑宇成 于凯、徐颖 陶石、顾涵 二等奖 39 常熟理工学院 双碳包覆FeSe2的结构设计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蒋时康 顾松、蔡星雨 陶石 二等奖 40 常熟理工学院 妙笔“声”花 叶军 李官正、王瑜萱 周学礼、钱丹 二等奖 41 常州工学院 一种防漏测的多周期时间测量方法和装置 郭域 李浩、王磊 王刚、何鑫 二等奖 42 东南大学 Timoshenko振荡的非库仑效应 王知非 侯吉旋、黎秋航 二等奖 43 东南大学 旋转纸牌轨迹的近似理论计算 朱世栋 黎秋航、侯吉旋 二等奖 44 东南大学 探究撒克逊碗的下沉:对简谐振动的修正 王幸 吴夏睿 黎秋航、侯吉旋 二等奖 45 河海大学 球-螺旋电极高压放电模式转换规律研究 杨晓霞 朱星宇、鲁宇轩 陈秉岩、何湘 二等奖 46 河海大学 用于转化CO2的大气压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宋伟 李茹、陈思然 何湘、陈秉岩 二等奖 47 河海大学 改进型太阳电池实验仪 李耀 赵展涛 张开骁、巩江峰 二等奖 48 河海大学 基于红外吸收光谱的高灵敏气体检测实验装置 丁奥博 王奕薇、刘鑫煜 岳江 二等奖 49 河海大学 开放式动态热导率测量仪 张朱鹏 雷撼 张开骁、巩江峰 二等奖 50 淮阴工学院 具有高临界和大铁电极化的本征铁磁半导体 张成峰 宋光、张正中 二等奖 51 淮阴工学院 磁场调控下的单分子磁体晶体管中自旋相关的热电效应 尹凡 钱源、盛宇阳 张正中、宋光 二等奖 52 淮阴师范学院 门多西诺电机 姬楚 沈靖凡、闫诗涵 景绍学 二等奖 53 江南大学 “工”型石墨烯超表面双带线转圆偏振转化器 付钰 刘永琦 王跃科、曹国洋 二等奖 54 江南大学 基于冒泡法的温控型粘滞系数测量装置 赵启炀 张家赫、林鸿燕 马超群、吴慧 二等奖 55 江南大学 带高度调节和摆角精确设定的三线摆 夏侯琇文 孙胜寒、高妍 叶恩钾、陈健 二等奖 56 江苏海洋大学 城市路口灯光互联系统 谢春尧 张佳、杜文兵 周朕 二等奖 57 江苏海洋大学 收集冷凝水实现多联机空调节能降耗的蒸发降温湿帘装置 朱佳城 张文春、曹勇刚 刘学东 二等奖 58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双涡旋波片的光学涡旋光纤激光器 李霆峰 张徐源、朱俞霖 胡友友 二等奖 59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非线性超声混频法检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FRP)微损伤的实验装置构建 杨鑫 周立佳、王博彦 魏勤、汪海宾 二等奖 60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同轴全息自聚焦技术测激光波长 张凤 庄境坤、刘亚龙 张明明、窦健泰 二等奖 61 江苏理工学院 基于STM32的动态跟踪智能照明系统 徐浩 缪晴蔚、陈蕾 黄金林、薛建忠 二等奖 62 江苏理工学院 光伏电池基本特性测绘仪 潘丑 田家兴、项杰 吴卫华、侯丽丽 二等奖 63 江苏师范大学 基于高频振荡电路的金属线胀系数测量实验装置设计 顾佳璐 魏斌、陆采雯 王道光、魏明生 二等奖 64 金陵科技学院 基于配合自动计数系统的迈克尔孙干涉仪进行 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 徐孝源 王霖、宋佳瑞 陈晓云、王瑞雪 二等奖 65 金陵科技学院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铽镝铁的磁致伸缩系数 秦承志 宋梦婷、仇璇 王瑞雪、倪媛 二等奖 66 金陵科技学院 基于莫尔条纹的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 鲜文瑾 杨兴龙 刘平 二等奖 67 金陵科技学院 弱耦合全同单摆小振动体系的拍现象研究与演示 杨兴龙 鲜文瑾 刘平 二等奖 68 金陵科技学院 简易版视觉干扰技术的物理演示 王庆日 邹楠、阚伶 陈远 二等奖 69 陆军工程大学 空气净化吸尘一体机 徐崭 管智超、许谭民 陈磊、黄雁华 二等奖 70 南京大学 霓与虹的再现与探究 唐之珩 孙皓楠、王力波 潘永华、周惠君 二等奖 71 南京大学 基于麦克斯韦线圈的梯度磁场发生装置 徐其琛 宋子航 万建国、江洪建 二等奖 72 南京大学 物质波长测量的实验实现与仿真模拟 杜绍伟 颜志波、潘永华 二等奖 73 南京大学 4f系统光学加密与解密 盛天爽 蔡乐雨、许诺 潘永华、万建国 二等奖 74 南京工程学院 超声波相控阵的声束偏转特性研究 闵立中 董浩伟 吴军、唐春红 二等奖 75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电阻率测量的多用途传感器的设计 单培轩 陈辉达、王雅琦 吴军、翟雨生 二等奖 76 南京工业大学 溶胀法制备高稳定性、高亮度有机钙钛矿薄膜 王天昊 宋若峰 陈峰 二等奖 7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测量旋光溶液浓度的分光计改进装置 杨子轩 王文权、王子赟 芮云军 二等奖 78 南京工业大学 利用LabVIEW+PC构建低频振动物理实验平台 韩坤 刘乐佳、王道发 顾大伟 二等奖 79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新型涡流致热现象演示装置 胡思旭 樊泽伟 刘勇文、单锋 二等奖 8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基于数字全息术的便携式液体折射率实时测量装置 王乐乐 季雪、闫馨尹 潘云、朱娴 二等奖 81 南京理工大学 CaCu3Ti4O12中普适介电响应的背离 张再源 邢宏彬、陈志超 陈恺、于洋 二等奖 82 南京理工大学 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实验改进研究 唐锐涛 余森源、余其旺 王茂香 二等奖 83 南京林业大学 磁场矢量测量及显示装置 杨梦成 陈睿昕、刁宇杰 卢雪、苏峻 二等奖 84 南京师范大学 非对称同质结中的弹道热整流效应 武元辰 杨宇 俞之舟、张力发 二等奖 85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新型装置探讨蓖麻油粘滞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蒋乐瑶 孙斐然、郑茹茹 姜寒玉、丁作铭 二等奖 86 南京师范大学 无桨自行船 张天宇 邓欣雨 钟鸣、王巍 二等奖 87 南京晓庄学院 虹与霓设计与再现 马天龙 周翔宇、王洲 张颖颖 二等奖 8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掺杂离子诱导氧化锌薄膜中高质量表面层的形成 钱海苏 罗小强、邹爽 徐林华、咸冯林 二等奖 8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GaAs0.5P0.5得两种典型重构表面及铯吸附 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何思译 朱宇轩 杨明珠 二等奖 9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虹与霓的设计与再现 黄晨雷 李度、王晓劼 徐飞 二等奖 9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毫米波的非接触式微小振动测量仪 李一航 罗绘宇、何倩 陈宣 二等奖 9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掺杂锑化铟的一维光子晶体可调谐法拉第旋转角的分析 张涛 宋嘉诚、邹博恺 章海锋 二等奖 93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非线性等离子体的一维非对称层状结构 的光学非互易双稳态吸收特性 饶思思 张佳涛、周杨 章海锋 二等奖 94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非线性多层介质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 及其双稳态和非互易特性的研究 王鹏翔 李华博、刘一苇 章海锋 二等奖 95 三江学院 基于陀螺仪的扭摆法转动惯量测定 徐庆鹏 俞昌琪、钟莹霖 周志祥、夏卿 二等奖 96 苏州城市学院 STM32系统在牛顿液体粘滞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龚磊 闫博硕、陈涛 孙晓燕、吕清松 二等奖 97 苏州城市学院 基于霍尔传感器的旋转矢量投影为简谐振动的演示系统开发 黄金羽 张程浩、倪英杰 周敏彤、李成金 二等奖 98 苏州城市学院 基于光电探测与STM32系统的滑动摩擦系数测量 荆畅 桂乐园、柏广银 卢雪梅、吕清松 二等奖 99 苏州城市学院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实验验证—以载流圆线圈为例 任龙新 钱京捷、王学武 丁云、许峰川 二等奖 100 苏州大学 热变形 李亮 栾洋、校逸凡 翁雨燕 二等奖 101 苏州大学 基于布儒斯特定律的折射率测量仪 庞静怡 程欣妍、马媛芳 孙宝印 二等奖 102 苏州大学 利用成像系统测量微小间隙 潘逸 许译丹 罗晓琴、刘南春 二等奖 103 苏州大学 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成像装置 林立澄 刘世奇 马锁冬 二等奖 104 苏州大学 睡眠管家——一种基于结构光测量原理的智能眼罩 汤志远 胡益、陶宇龙 许峰 二等奖 105 苏州大学 高性能CuS//Zn水系混合离子软包电池 王以春 王珍珠 倪江锋 二等奖 106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利用激光扫描振镜演示李萨茹图形 胡颖涛 陈知锐、袁雪莲 陈雅 二等奖 107 苏州科技大学 可视化光波相位教学演示系统 徐雷 李静妮、陆欣怡 曹召良、毛红敏 二等奖 108 苏州科技大学 利用粉笔末测量透明物体折射率 吴抒阳 林承昊、胡钰婷 陈永强、王军 二等奖 109 苏州科技大学 基于轨道杂化的荧光和磁性集成的多功能黑磷探针 季鸿田 钱睿琳、瞿灿煜 吴淑毅 二等奖 110 无锡太湖学院 磁悬浮太阳能电动机 高瑞凡 张儒林 顾吉、尹嵘 二等奖 11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水浴控温的落球法测粘滞系数装置 聂士强 钱辰、黄淋 刘婷婷、钱超义 二等奖 11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低功耗管道机器人 崔嘉龙 严佳豪、吉中帅 杨宇晴、王志萍 二等奖 11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油水含量比例检测仪 赵唐潮 邬凯、王锋 王彦彪、邵琪珺 二等奖 11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纸上电路实验仪 杨至源 顾浩、陈磊 胡海、王旭 二等奖 115 徐州工程学院 基于惠斯通电桥的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 曹颢颉 赵儒林、魏馨瑶 滕道祥、王辉 二等奖 116 盐城工学院 落磁法楞次定律演示仪的创新改造 张翼遥 焦中石 程鲲、吴兆丰 二等奖 117 盐城师范学院 Cr和C共掺TiO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周悦 吴洁 朱海霞 二等奖 118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测量磁场强度的实验仪器 蔡思蔓 王成龙、鲍乾旭 童巧英、陆建华 二等奖 119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改进型声速测量实验装置 蔡鹏飞 沈若云、夏宇杰 杜晓、卞月根 二等奖 120 扬州大学 β粒子验证动能—动量相对论关系及其应用的虚拟仿真实验 高高梅杰 韦昌洛、梅伊峰 张金波、赵新丽 二等奖 121 扬州大学 烟花绽放——光栅等倾衍射创新实验 姚文倩 陈丹阳、王子训 杜微、涂育松 二等奖 122 中国药科大学 自制复摆系统验证刚体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和正交轴定理 蒋国豪 孙彦泽、胡雨晗 韩东强、何正大 二等奖 123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光伏供电无线测温识别系统 赵宇仁 顾明敏、赵一凡 顾涵、夏金威 三等奖 124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FPGA的水检防漏一体化系统 施成雨 莫凡、沈琛博 冯金福、顾涵 三等奖 125 常熟理工学院 绿色智能型汽车库控制系统 路家恒 沈涵、包梦婷 王鹏、顾涵 三等奖 126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微机电系统陀螺仪的驾驶习惯检测系统 李昭颖 申越、樊莹 顾涵、陶石 三等奖 127 常熟理工学院 太阳能空气质量检测及净化系统 章立靖 殷晨阳、蔡政 夏金威、顾涵 三等奖 128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跟踪实验系统 吴智鹏 艾堂忠、朱顺尧 王鹏、夏金威 三等奖 129 常熟理工学院 智慧图书分类转运机器人 于润泽 吴智鹏、李昭颖 徐健 三等奖 130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智能光伏无线充电装置 李翰林 朱舟蝶 夏金威、顾涵 三等奖 131 常熟理工学院 “纤知纤觉”--分布式光纤火灾预警系统 王舒豪 吴佳桐、顾屹伟 冯金福、夏金威 三等奖 132 常熟理工学院 智能可移动式多功能节能台灯 申越 李昭颖、张恒瑞 顾涵、夏金威 三等奖 133 常熟理工学院 自平衡式爬楼轮椅 程飞 黄圣武、张蕊 周学礼、刘睿 三等奖 134 常熟理工学院 磁悬浮音乐台灯 陈一啸 周灿、周兴建 周学礼 三等奖 135 常州工学院 一种磁悬浮霍尔电机的设计 张政 徐良玉、吴杨萍 王刚、朱红 三等奖 136 东南大学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气体双向泻流过程 李之夏 姚宇辰、章盛 侯吉旋 三等奖 137 东南大学 粘滞系数测量 王一青 夏玮乔 黎秋航、安明 三等奖 138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盲人避障帽 张若涵 陈雨棋、王积超 张礼、白磊 三等奖 139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基于LED显示的惠斯通电桥改进 何墨 钱加龙、卜宇 张礼、吴弘 三等奖 140 河海大学 电弧射流协同石墨烯TiO2光催化效率特性研究 孟令欣 王昕怡、姚梦钊 蒋永峰、苏巍 三等奖 141 河海大学 气液固三相电弧放电等离子体高效固氮系统 姚坤 张佳铭、曹心悦 陈秉岩、蒋永锋 三等奖 142 河海大学 正负电晕带电粒子与水和土壤作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江佳敏 王沛源、孙建国 陈秉岩、苏巍 三等奖 143 河海大学 基于等离子体的甲醛清除系统 李阳升 熊惠康、李星翰 何湘、陈秉岩 三等奖 144 河海大学 基于大面积叠层异质结的高速自驱动光电探测器 吴铭 朱奥晨、洪铭炬 邵智斌 三等奖 145 淮阴工学院 随机纳米孔和金属纳米光栅联合调控的线偏振OLED 黄浩云 周雷 三等奖 146 淮阴工学院 MnV2O6修饰V2O5/g-C3N4 Z型异质结的制备 及其光催化研究 蔡兆璐 吴丹 颜赛、于彦龙 三等奖 147 淮阴工学院 SnO2薄膜制备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研究 邢栋梁 葛薛豪、白雨驰 蒋青松、杨潇 三等奖 148 淮阴工学院 意念魔灯 王毅 于彪、张明利 冯前胜、张正中 三等奖 149 淮阴师范学院 基于多功能应用的Sr8.5-mMg2+m(PO4)7:Eu2+/Mn2+ 荧光粉的可调发射研究 陈家骏 孙达、庄晨 张佳、徐寅寅 三等奖 150 淮阴师范学院 Ce3+/Eu2+掺杂的Ca5.93-mSrmBa(PO4)4O 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张忆宁 裴雨晴 张佳、李晓薇 三等奖 151 淮阴师范学院 基于STM32控制的电磁发射系统 尤文成 王绪玮、肖焬 郑凯、夏丽霞 三等奖 152 淮阴师范学院 基于超声测距的波速角内结构形变监测系统设计 夏宸毓 李红、孙伟 陈友群、张凯婷 三等奖 153 江南大学 基于菱形石墨烯超表面的反射式线转圆偏振转换器 刘永琦 付钰、乔祺 王跃科、楚广勇 三等奖 154 江南大学 基于石墨烯超表面的双波段窄带完美吸收器 陈逸凡 王依晴、潘栩生 王继成、边志浩 三等奖 155 江南大学 基于π形中空阵列石墨烯的宽带线转线 和双带线转圆偏振转换器 乔祺 杨国锋、边志浩 三等奖 156 江南大学 虹与霓的设计与再现 周宇胤 郑博宇、刘森 曹国洋、边志浩 三等奖 157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GaN单开关管的降压-反激集成式功率因数 校正变换器 曹通 秦世清、姚宇飞 杨国锋 三等奖 158 江苏大学 转动惯量测量装置测定液体粘滞系数 何逵东 谭宇青、周文成 徐晶、徐晨光 三等奖 159 江苏大学 基于声学的工业B超换能器 刘星驿 周茗柯、赵异豪 王自平、张法玲 三等奖 160 江苏大学 超声驻波用于润滑油悬浮粒子分离装置制作 袁凯伟 戴孟清、陈鹏德 王自平 三等奖 161 江苏科技大学 含幂律非线性相互作用的(3+1)维量子系统的亮孤子动力学 张永幸 余先宝、周昕宇 郭纪源、王颖 三等奖 162 江苏科技大学 刚体转动惯量虚拟仿真实验仪器的设计与开发 周昕宇 张永幸、余先宝 郭纪源 三等奖 163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复合式省力机械关节 刘冰雨 漆光宇、韩宇琛 范纪华、林季资 三等奖 164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老人助食粉碎装置 金家磊 黄帅博、卢炎 方海峰、肖沛 三等奖 165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辅助老人抬腿上床机构 常知民 孙钦虎、杨海娜 吴群彪、王勇幸 三等奖 166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一种模仿鸟喙取食的小型软体手抓 李王涛 黄帅博 张宝芳、蔡李花 三等奖 167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地爬式轮对推送AGV设计 李佳昕 赵越、张玉峰 三等奖 168 江苏理工学院 基于STM32的多参数生物信号监测系统 吕峰 杨旭东、欧莎莎 崔渊、翟良君 三等奖 169 江苏理工学院 螺线管磁场仿真演示平台 温馨 孟鑫、张雨菲 刘波、张建东 三等奖 17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磁悬浮LED灯的研制 冯生琦 方鼎添、王斌 陈海忠、张勇 三等奖 171 江苏师范大学 亥姆霍兹线圈偏离轴线的磁场分布情况 王羽茜 许露、唐宏彬 王道光、王群 三等奖 172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可蓝牙控制的温湿度监测优化装置 史卓凡 邹凯俊、白扬 闫亚宾、张玉凤 三等奖 173 金陵科技学院 基于纹影法演示音叉振动 郭云浩 李浩祺 倪媛、王瑞雪 三等奖 174 陆军工程大学 对液体粘滞系数测量仪器改进的研究 罗秸宸 姚佳迪、吴佳蔚 秦猛、白忠 三等奖 175 陆军工程大学 气泡下沉演示仪的研制 冯智浩 谢雷、肖英男 宋蕊、王必利 三等奖 176 陆军工程大学 飞行器缓冲防摔设备研究 刘依怡 刘焜阳 陈磊、李霞 三等奖 177 南京大学 铅笔画出的电阻——一种简单纸基柔性电子元件 的性质探究 汪隽琪 周惠君、王寅龙 三等奖 178 南京大学 基于超声检测的扩散系数测量系统 李灏天 王浩宁 张仲宁、龚国斌 三等奖 179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改进红外避障算法的智能无人车运动控制装置的研究 米雨恒 张宁、高峰 王红兵、吴军 三等奖 180 南京工程学院 偏振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许聪 陈思遥、夏媛 韦朴、周爱平 三等奖 181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光栅衍射的智能密码锁 姚心宇 毛子龙、韩坤 芮云军、顾大伟 三等奖 182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积分球结构的光纤光伏发电系统 朱傲 张天佑 三等奖 183 南京工业大学 基于霍尔传感器的落球法液体粘度测试仪 戴阳杰 吴文彬、李露伟 吴高建 三等奖 184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基于CCD图像采集的声驻波成像演示系统 董矅榕 蔡婧如、陈铭雯 方俊、李浩然 三等奖 185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基于光场干涉的光纤光程测量实验系统 陈浩 王茹、胡婷 王寅、弿朋波 三等奖 186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三级线圈加速电磁发射炮 谈业沛 姚仁骏、单鹏 胡风、朱韵至 三等奖 1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AgNWs@ZnO:Ga微米线构筑的高性能 Fabry-Perot激光器 党红亮 姜明明、阚彩侠 三等奖 18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单根微米带近红外激子极化发光二极管 张芙芃 姜明明、王长顺 三等奖 18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核电子学实验教学电路系统研发 潘温宇 赵浠君、张瑞冬 龚频、王长顺 三等奖 19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实物的远程数字全息实验系统设计 路一沛 杨军桥、钟昊 盛伟、张广斌 三等奖 191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迁移对TiO2纳米管阵列的微观调控 龚天乐 赵紫雨、岳航宇 朱绪飞 三等奖 192 南京理工大学 场致溶解的孔洞和氧气气泡的孔洞 吕任权 李鑫、苏靳华 宋晔 三等奖 193 南京理工大学 原子错位堆栈增强双层MoS2高次谐波产率 姚惠东 崔波、马思琦 余超 三等奖 194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地磁芯片的手指运动定位装置 吴岳鹏 许家铭、许子涵 冯波 三等奖 19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维弹性共振仪制作 陈子翔 周春梅、张添麒 严伟 三等奖 196 南京理工大学 柔性流水灯 沈浩晨 邢宏彬 陈恺、于洋 三等奖 197 南京理工大学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模拟程序 蔡瑾瑶 况宇、黄子进 王晓雄 三等奖 198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常见光源的光谱与色温测量装置 郑凯文 张骋烯、李泽彤 吴庆州、王涛 三等奖 199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静电检测与消除装置 强宇宁 王倩倩、王泽辉 吴庆州、王涛 三等奖 200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水滴“悬浮”、“倒流”演示装置 周高缜 宋子韵、姜玉婷 吴庆州、李雷 三等奖 201 南京林业大学 火星探测器轨道飞行的仿真实验 陈冠宇 张梦宇、王则谦 张林 三等奖 202 南京农业大学 气凝胶超级绝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能应用 史晓腾 潘首因 王浩浩、魏良淑 三等奖 203 南京农业大学 音乐特斯拉线圈 张逸然 庞忠 戴存礼、赵艳艳 三等奖 204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杰纳斯”PtXO (X=S,Se):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 可见光水解催化剂 沈浩楠 张杨 张玮 三等奖 205 南京师范大学 肥皂膜筛子的“负”过滤特性研究 肖晓 钟鸣、王巍 三等奖 2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高分辨率宽光谱紫外光学成像仪 朱润徽 李昊、杨砚超 叶井飞 三等奖 2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超高真空系统中的残余气体对Ga0.75Al0.25N 阴极表面光电性质影响的研究 朱宇轩 何思译 杨明珠 三等奖 2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双边缘谐振电路测量介电常数 黄恒笑 陈怡琳、刘焱宁 钱黎明、赵静 三等奖 2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声碎玻璃杯”——受迫振动的研究 刘通 夏陆熠、马丁忆 张雅男、钱黎明 三等奖 2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静脉注射液浓度的自动检测系统 陆宇心 李郁枫、黄新成 匡文剑 三等奖 211 南京医科大学 一种用于地震救援的多功能担架 许可 陈潇冰、刘一璇 余善成 三等奖 21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低对称光子晶体渐变式波导的慢光彩虹捕获 和释放动态调制 贺常盛 武红 三等奖 213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车载称重系统 魏来 丁家润、蒋安颖 孙科学 三等奖 214 南通大学 基于单片机的测量液体粘滞系数装置的改进 王欣 赵晟宇 董小燕 三等奖 215 南通大学 基于PSD对金属线胀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孙勰婧 潘甜甜、李双运 李红兵、金艳云 三等奖 216 南通大学 基于 PM2.5示踪法的室内换气率无线测量装置研制 张子恒 许海岩、田为广 倪培永 三等奖 217 三江学院 一种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方法及装置研究 李国庆 杜江浩、谢奕雯 王艳荣、周志祥 三等奖 218 三江学院 基于线上教学的“电阻温度特性”的物理实践 胡雪欣 丁凌园、位霖慧 赵宁、蒋建军 三等奖 219 三江学院 基于Matlab的虚拟混沌实验软件 夏承磊 郭志坚、陆忆 王艳荣、周志祥 三等奖 220 三江学院 基于PID控制的电阻温度特性测试装置 王祺 施涛、王文成 王艳荣、夏卿 三等奖 221 苏州城市学院 基于基频波节点支撑的八音磬自动演奏系统研究 郭柯杉 王鑫、陈鹏夫 李成金、吕清松 三等奖 222 苏州城市学院 旋流效应及腔内气流扰动对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 影响的研究 王彦东 琚商华、周文杰 裘欣、孙晓燕 三等奖 223 苏州城市学院 雷击与防雷击的实验研究 曹远 尉一悦、周智超 丁云、吕清松 三等奖 224 苏州城市学院 基于声波的高脚杯即敲即碎系统研究 李诗琪 严之艺、戴明瑶 陆伟新、孙晓燕 三等奖 225 苏州大学 基于激光器阵列后处理的混沌熵源获取高品质随机数 吴佳辰 宋峥、谢溢锋 李念强、周沛 三等奖 226 苏州大学 磁场增强的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研究 王海学 张书琪、韩王胤 叶超、葛水兵 三等奖 227 苏州大学 风速分部测量系统 孟维权 张扬、陈梓远 翁雨燕、董裕力 三等奖 228 苏州大学 晶体内部微小缺陷检测 朱涛 黄玉玲、陶昕辰 杨勇、陈曦 三等奖 229 苏州大学 一种可传输音频信号的LED照明系统 庄济舟 倪慧琳 吴绍龙、黄敏 三等奖 230 苏州大学 大气压等离子体制备纳米抗菌材料 张潇漫 张潇漫、李茂洋 黄天源、吴雪梅 三等奖 231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辐射制冷的自动通断装置及路灯 王吉宁 徐修冬、周玉晟 詹耀辉、陈曦 三等奖 232 苏州科技大学 稳恒磁场磁感应强度表征的新方法 严明慧 戴安妮、张晴 张晓渝、陈永强 三等奖 233 苏州科技大学 基于夫朗禾费衍射的凸透镜焦距测量 高慧婷 薛有进、王添赟 范君柳、朱爱敏 三等奖 234 苏州科技大学 溶液旋光度全光谱检测法 徐康怡 王丞、王露璇 王军、孙文卿 三等奖 235 苏州科技大学 分光计辅助调节装置 胡钰婷 丁茜玥、梁迪 唐运海、王帆 三等奖 236 苏州科技大学 短路微带法定性检测粉末中的金属含量 王添赟 童欣、钱睿琳 张晓渝、范君柳 三等奖 237 苏州科技大学 多肽纳米发电机 夏正尧 高尚、陈岩 张金磊 三等奖 238 宿迁学院 霓与虹的设计与再现 沈清河 郑豪哲、袁慧婷 宋安然、陈志强 三等奖 239 宿迁学院 一种新型老人监护系统的设计 卢祯耀 王力申、于鑫麟 史洪玮、王帆 三等奖 240 无锡太湖学院 带屏蔽硅片测试探针台 唐玲珑 李三星、陈显法 顾吉、尹嵘 三等奖 24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自寻源灭火机器人 黄振宇 陈卓、唐轶群 王彦彪、许雪芬 三等奖 242 徐州工程学院 毛细管法流体粘滞系数的测量 陆天宇 陈一驰、邵琨 王辉、孙松 三等奖 243 徐州工程学院 玻尔兹曼常数测量仪 陈一驰 王晓楠、陈忠泉 吴峰、李慧 三等奖 244 徐州工程学院 介电常数的自动测量 马宸旻 王晓楠、张尧畅 王龄昌、苑仲元 三等奖 245 徐州工程学院 声速自动测量演示实验 张文文 陆天宇、曹颢颉 李文义、孙松 三等奖 246 盐城工学院 外电场对CO分子及离子性质的调制和降解研究 吉航 张德伟 三等奖 247 盐城工学院 电化学测试用可控磁场装置 封玺晨 周奥、施恺灵 王珏 三等奖 248 盐城工学院 蒸发式PECVD蒸发源及其镀膜系统 陈霄 杨洋、周圣杰 张勤芳、张运祥 三等奖 249 盐城师范学院 分等级In2O3纳米结构增强的甲醛气敏性能研究 黄肖湘 汤紫怡 赵琪 三等奖 250 盐城师范学院 外加磁场和位置相关有效值对 AlxGa1-xAs/GaAs 双梯度量子阱非线性光吸收系数的影响 余欢 甑紫、王薇 张志海 三等奖 251 盐城师范学院 压力、温度对半抛物+半逆方量子阱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徐国梁 王薇、吴成龙 张志海 三等奖 252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测定液体热变形特性的实验装置 吴磊 余鹏超、孙鑫 王荣、董昂 三等奖 253 盐城师范学院 单车刹车制动能量转换装置 周叶洋 周馨扬、王晓虎 董昂、夏益祺 三等奖 254 盐城师范学院 水电分离清洁能源系统 汪睿 余雨潜、顾轩宇 苗中正、李文杰 三等奖 255 盐城师范学院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时慧玲 陈雨婷、袁凯进 卞月根、周慧 三等奖 256 盐城师范学院 基于水平自动力液体黏度的光电门智能测量装置 刘思怡 吴凤兰、钟盛财 刘志、陈舒婷 三等奖 257 扬州大学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benzene and its homologues upon graphene-metal surfaces: Comparison of London dispersion corrections 杨文杰 严子韩 曾树明、涂育松 三等奖 258 扬州大学 命题实验类作品:粘滞系数的测量 钱立宴 李代军、王馨怡 朱新梅、赵新丽 三等奖 259 中国矿业大学 升球测力法测流体的粘滞系数 敬博凯 李旭航 黄传甫、张雷 三等奖 260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基于Au修饰的泡沫状CuO的新型旁热电阻式 丙酮传感器 金俊昌 李明熹、张一东 韩东强、何正大 三等奖 261 中国药科大学 居家创新落球法测量食用油的粘滞系数 陈盼盼 杜照兴、高成 韩东强、何正大 三等奖 262 常熟理工学院 智能型低功耗微振动门控系统 曾凯锋 吴智鹏、杨东 顾涵、夏金威 优秀奖 263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Native-Mesh物理层模型的低能耗智慧照明系统 丁强 鲁深洋、顾雅雯 周学礼、邱竹 优秀奖 264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焦耳定律”的智能便携式SMT回流焊台 周灿 陈一啸、马元申 周学礼 优秀奖 265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分贝与体温报警器 冯乐瑄 张正超、商陈浩 张礼、陈杰 优秀奖 266 河海大学 电晕放电制备平面分形表面增强拉曼基底 王欢欢 董妍初、刘颖 殷澄、苏巍 优秀奖 267 河海大学 用于酚类废水无害化处理的气液两相放电装置 滕飞 瞿思雨、冯彦博 陈秉岩、何湘 优秀奖 268 淮阴工学院 NiCoSe4薄膜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葛薛豪 邢栋梁 蒋青松、董金慧 优秀奖 269 淮阴师范学院 基于对磁场表征数据的测量及其磁悬浮应用 王绪玮 尤文成、刘婧予 郑凯、夏丽霞 优秀奖 270 淮阴师范学院 一个永远指向右的箭头 陈苏南 张晓凡、朱雨晴 吕康飞 优秀奖 271 江南大学 基于共轴四线圈的弱匀强磁场对啤酒反应机理影响 余佳俊 卞浩东、姜志明 边志浩、曹国洋 优秀奖 272 江苏科技大学 粘滞系数的测量 连周杰 杨雪、钱泽松 步青华、褚艳秋 优秀奖 273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基于车流感应和分组调光的智慧路灯系统 袁慧 刘禄辰、韦金芳 张宝芳、田会峰 优秀奖 274 陆军工程大学 带有水处理功能的鱼缸换水器 马剑帅 王子儒、宋鹏程 马书云 优秀奖 275 南京大学 萨克逊碗沉没耗时的数值求解 张廷钧 石昕宇、王徐升 王寅龙、周惠君 优秀奖 276 南京大学 数字全息重建物体表面形貌 杨宇航 鹿驰 徐晓东、苏为宁 优秀奖 277 南京理工大学 探究镍钛记忆合金热变形特性 俞忆 高悦、常瀚仁 严伟 优秀奖 278 南京农业大学 多功能观赏性树木保护带 周卓然 杨宏伟 优秀奖 27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ESP32微控制器与多波长LED的简易光谱仪 黄昱凌 汤振武、刘兆海 匡文剑 优秀奖 280 苏州大学 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固持定位系统实验设计 周响 周舟 陈曦、秦琳玲 优秀奖 附件二: 第十八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奖名单 序号 参赛学校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1 东南大学 李家奇 一等奖 2 东南大学 黎秋航、侯吉旋 一等奖 3 东南大学 黎秋航 一等奖 4 河海大学 徐孝彬、苏巍 一等奖 5 河海大学 单鸣雷、殷澄 一等奖 6 河海大学 何湘、陈秉岩 一等奖 7 江南大学 马超群、吴慧 一等奖 8 江苏科技大学 王颖、王炜 一等奖 9 江苏科技大学 厉淑贞、窦健泰 一等奖 10 陆军工程大学 杨军、陈磊 一等奖 11 陆军工程大学 黄雁华、陈磊 一等奖 12 南京大学 游彪、高惠滨 一等奖 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明明、王长顺 一等奖 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明明、朱兴忠 一等奖 15 南京师范大学 马登科、张力发 一等奖 16 南京师范大学 庄伟、张开杨 一等奖 17 南京晓庄学院 戚凤华 一等奖 18 南京邮电大学 张祖兴 一等奖 19 南京邮电大学 章海锋 一等奖 20 南京邮电大学 田友伟 一等奖 21 苏州城市学院 丁云、许峰川 一等奖 22 苏州城市学院 孙晓燕、雷鸣 一等奖 23 苏州城市学院 龚红梅、马骁 一等奖 24 苏州大学 孙宝印 一等奖 25 苏州大学 赵承良、卢兴园 一等奖 26 苏州大学 虞一青、杨俊义 一等奖 27 苏州大学 刘琳、陈亚红 一等奖 28 苏州大学 吴茂成、董裕力 一等奖 29 苏州大学 周沛、李念强 一等奖 30 苏州科技大学 熊晗、吴幸智 一等奖 31 苏州科技大学 陈宝华、樊丽娜 一等奖 32 无锡太湖学院 顾吉、尹嵘 一等奖 3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杨宇晴、许雪芬 一等奖 3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雷盼灵、刘婷婷 一等奖 35 盐城师范学院 陈舒婷 一等奖 36 扬州大学 张增平、杜微 一等奖 37 中国矿业大学 张雷、寻之朋 一等奖 38 常熟理工学院 陶石、顾涵 二等奖 39 常熟理工学院 陶石 二等奖 40 常熟理工学院 周学礼、钱丹 二等奖 41 常州工学院 王刚、何鑫 二等奖 42 东南大学 侯吉旋、黎秋航 二等奖 43 东南大学 黎秋航、侯吉旋 二等奖 44 东南大学 黎秋航、侯吉旋 二等奖 45 河海大学 陈秉岩、何湘 二等奖 46 河海大学 何湘、陈秉岩 二等奖 47 河海大学 张开骁、巩江峰 二等奖 48 河海大学 岳江 二等奖 49 河海大学 张开骁、巩江峰 二等奖 50 淮阴工学院 宋光、张正中 二等奖 51 淮阴工学院 张正中、宋光 二等奖 52 淮阴师范学院 景绍学 二等奖 53 江南大学 王跃科、曹国洋 二等奖 54 江南大学 马超群、吴慧 二等奖 55 江南大学 叶恩钾、陈健 二等奖 56 江苏海洋大学 周朕 二等奖 57 江苏海洋大学 刘学东 二等奖 58 江苏科技大学 胡友友 二等奖 59 江苏科技大学 魏勤、汪海宾 二等奖 60 江苏科技大学 张明明、窦健泰 二等奖 61 江苏理工学院 黄金林、薛建忠 二等奖 62 江苏理工学院 吴卫华、侯丽丽 二等奖 63 江苏师范大学 王道光、魏明生 二等奖 64 金陵科技学院 陈晓云、王瑞雪 二等奖 65 金陵科技学院 王瑞雪、倪媛 二等奖 66 金陵科技学院 刘平 二等奖 67 金陵科技学院 刘平 二等奖 68 金陵科技学院 陈远 二等奖 69 陆军工程大学 陈磊、黄雁华 二等奖 70 南京大学 潘永华、周惠君 二等奖 71 南京大学 万建国、江洪建 二等奖 72 南京大学 颜志波、潘永华 二等奖 73 南京大学 潘永华、万建国 二等奖 74 南京工程学院 吴军、唐春红 二等奖 75 南京工程学院 吴军、翟雨生 二等奖 76 南京工业大学 陈峰 二等奖 77 南京工业大学 芮云军 二等奖 78 南京工业大学 顾大伟 二等奖 79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刘勇文、单锋 二等奖 8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潘云、朱娴 二等奖 81 南京理工大学 陈恺、于洋 二等奖 82 南京理工大学 王茂香 二等奖 83 南京林业大学 卢雪、苏峻 二等奖 84 南京师范大学 俞之舟、张力发 二等奖 85 南京师范大学 姜寒玉、丁作铭 二等奖 86 南京师范大学 钟鸣、王巍 二等奖 87 南京晓庄学院 张颖颖 二等奖 8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徐林华、咸冯林 二等奖 8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杨明珠 二等奖 9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徐飞 二等奖 9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陈宣 二等奖 92 南京邮电大学 章海锋 二等奖 93 南京邮电大学 章海锋 二等奖 94 南京邮电大学 章海锋 二等奖 95 三江学院 周志祥、夏卿 二等奖 96 苏州城市学院 孙晓燕、吕清松 二等奖 97 苏州城市学院 周敏彤、李成金 二等奖 98 苏州城市学院 卢雪梅、吕清松 二等奖 99 苏州城市学院 丁云、许峰川 二等奖 100 苏州大学 翁雨燕 二等奖 101 苏州大学 孙宝印 二等奖 102 苏州大学 罗晓琴、刘南春 二等奖 103 苏州大学 马锁冬 二等奖 104 苏州大学 许峰 二等奖 105 苏州大学 倪江锋 二等奖 106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陈雅 二等奖 107 苏州科技大学 曹召良、毛红敏 二等奖 108 苏州科技大学 陈永强、王军 二等奖 109 苏州科技大学 吴淑毅 二等奖 110 无锡太湖学院 顾吉、尹嵘 二等奖 11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刘婷婷、钱超义 二等奖 11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杨宇晴、王志萍 二等奖 11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王彦彪、邵琪珺 二等奖 11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胡海、王旭 二等奖 115 徐州工程学院 滕道祥、王辉 二等奖 116 盐城工学院 程鲲、吴兆丰 二等奖 117 盐城师范学院 朱海霞 二等奖 118 盐城师范学院 童巧英、陆建华 二等奖 119 盐城师范学院 杜晓、卞月根 二等奖 120 扬州大学 张金波、赵新丽 二等奖 121 扬州大学 杜微、涂育松 二等奖 122 中国药科大学 韩东强、何正大 二等奖 附件三: 第十八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优秀组织奖名单 常熟理工学院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淮阴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江南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陆军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苏州城市学院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